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高行健<論戲劇>— 碎碎唸讀書報告


有沒有想過,演員在台上表演的目的何在呢?

現今許多觀眾會覺得演員演繹一個角色時,扮得似就是好演員。

其實除了模仿得神似之外,所謂的表演更重要也許是不同的演員

總會利用自己的自身條件以及對角色的理解去詮釋一個角色,

去思考透過這個表演去傳達什麼給觀眾,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表演藝術。


如果戲劇只是模擬生活環境,由演員模仿某個角色,

只追求逼真,為的是什麼呢?

讓觀眾看得投入代入角色忘記自己是在看戲從而抒發情感然後大呼感動?

戲劇是一種表演藝術,表演本身就是假的,

何不讓觀眾像天空的鳥兒一樣俯瞰世界呢?

只有置身事外才有能力思考,以至批判,甚至感悟。

而不至淪為單純情感發洩的工具。


要達到這些目的,演員的訓練就相當重要,

因為演員是直接在舞台上跟觀眾交流的,

演員功力不夠,再精采的劇本再厲害的導演也是徒然。


中國和西方的藝術觀的其中一個重大分別,

就在於前者從來都重神多於重形,

所謂神形兼備而非形神兼備。

中國的水墨畫、詩歌、戲曲從來都不是以逼真取勝,

有說文以載道,如果不能讓人有所思考就算不上是有價值的作品。

容許我胡言亂語的話,其實布萊希特所提倡的戲劇觀都幾中國式。

不過那些既真實又直接的表演的確吸引,

起碼夠即食又易明唔使點諗仲以為自己思考左然後覺得好有共鳴

又好鬼感動,真係唔錯。


呀,仲可以影張相即時check-in post埋上facebook話比人知,

自己其實都會睇下表演藝術。























.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練琴時的想太多



練習, 不單止是學習每種樂器的必經階段, 更是一件持續一輩子的事情。

很多人在學習中半途而廢, 原因都是熬不住需要長期練習的這個過程,

無時間放工放學好累好悶練極都唔識都唔知係咪自己冇天份,

但你問他們是否喜歡音樂是否喜歡那件樂器, 大部分人都會答喜歡。

不過就是不喜歡練習, 之嘛。


由開始接觸樂器, 二十年來, 無論是練習鋼琴, 以至現在作為手風琴的初學者,

練習的過程給了我很多反思, 這些反思, 讓我對不少事情有更深的體會。



1) 不要害怕孤獨

從來都覺得練習樂器是很孤獨的事, 也是一個面對自己的過程。

練習不是開演奏會, 練習時需要獨處, 沒有人想和你分享,

沒有人想聽見反反覆覆同一段音樂彈幾十次仲要未練好。

但沒有經過練習的過程, 就無法和別人分享優美動聽的樂章,

只有克服這份孤獨感, 才可以抵擋各種令你分心的誘惑,

從而專心一致投入練習。

學習和別人相處之前, 請先學會和自己相處。



2) 看清楚, 並面對自己

要有高效率和有成果的練習, 必須了解問題所在,

奏出來的聲音不滿意, 就要找出原因, 然後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不過很多人的問題不在於不了解問題所在,

而是不肯面對不敢正視自己的問題,

自己的問題自己比誰都要清楚, 卻總是一再逃避,

久而久之養成習慣, 甚至心存僥倖希望一次半次能順利過關。

直到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地步才去處理問題, 雖說never too late,

但如果能及時面對並解決問題, 就可以免卻很多「早知」啦。



3) 天份就是忍耐、堅持

日本交響樂作曲家吉松隆說過令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話,

他說所謂的天份, 除了少部分特別的天資外,

其實就是堅毅地持續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

學習任何樂器, 去到某一個時刻, 都會遇到困難和想要放棄,

只要能跨過一步又一步, 總有一天你會享受音樂。



4) 付出與收穫

長大後我們總是慢慢意識到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

無人保證你付出過後必定有同等的回報,

但想要回報就必須先付出, 世上的免費午餐其實都不是免費的。

練習樂器時, 常常會心想, 明明練左啦點解仲係彈到咁,

如果已經了解問題所在而且正在尋求方法解決中,

說到底都仍然是忍耐和堅持,

不要想著付出了多少練習時間就必定有多少成效,

說出來可能令人沮喪, 但「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是真的。



5) 面對失敗 接受批評

練習時, 或者課堂上、考試比賽中, 都有機會遇到失敗,

所以學習怎樣面對失敗、調整自己的心態, 比避免失敗更為重要。

無論付出了多少努力, 演奏出來的效果都未必是完美的,

學習樂器的過程中還必須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

謙卑地反省別人的意見, 在不打擊自己信心的情況下嘗試去改善。



6) 律己以嚴 待人以寬

練習時不妨對自己嚴厲一點, 不要太易滿足,

覺得自己已經練得不錯,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再練好一點,

保持這樣的心態, 你會發現自己不斷在進步。

除此之外, 就是試著去欣賞每個人的表演,

批評過後, 也嘗試去發掘別人值得你欣賞的地方。



7) 冷靜與熱情之間

好的音樂固然講求演奏者的投入程度, 但在練習時卻需要適度的抽離。

如同高行健先生在談論演員演戲中的狀態時,

就提及到演員必須時時刻刻遊走於角色和旁觀者中間,

以中性演員的身分去檢視自己如何駕馭角色的情感表現和技巧的處理,

如果只是一味投入而沒有這種自我覺察的意識, 很容易會陷入失控的狀況。

這就是我們常說練習時需要聆聽, 有時候過度沉醉於旋律中,

很容易會忽略感情和技巧上的控制, 練習需要投入, 更需要思考。

很多事情, 怎樣投入也好, 都要保持清醒。



8) Step into other shoes

長大後我們總會忘記自己是怎樣長大過來的,

老師有時都會忘記自己是怎樣把樂器學好的,

因此看見別人的困難時可能未必了解箇中原因和當時人的感覺。

半年前開始學習手風琴, 讓我再次感受學習一件陌生樂器的過程,

(彈鋼琴和拉手風琴完全是兩回事啊)

或多或少令我更明白學生們的心情以及他們正在面對的問題,

有時候真的要設身處地才能真正感受到呢。







音樂, 以至其他類型的表演藝術, 總是這樣的令人既愛且恨。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都太多太多反思, 更要坦蕩蕩面對自己,

把內心掏空來與人分享, 把逃避的事情挖出來面對,

但又樂在其中喎, 死未。


.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給自己的情書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作者︰Pablo Neruda (聶魯達)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你從遠處聆聽我 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

好像你的雙眼已經飛離去 如同一個吻 封緘了你的咀

如同所有事物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從所有的事物中浮現 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像我的靈魂 一隻夢的蝴蝶 你如同憂鬱這個字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好像你已遠去

你聽起來像在悲嘆 一隻如歌悲鳴的蝴蝶

你從遠處聽見我 我的聲音無法企及你

讓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靜無聲


並且讓我藉你的沉默與你說話

你的沉默明亮如燈 簡單如指環

你就像黑夜 擁有寂寞與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 遙遠而明亮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彷彿你消失了一樣

遙遠而且哀傷 彷彿你已經死了

彼時 一個字 一個微笑 已經足夠

而我會覺得幸福 因那不是真的而覺得幸福



P.S. 深夜在整理房間, 發現2009年中國國家話劇院來港演出的中外名家名篇大型朗誦會《聆聽‧愛》(Listen to Love) 的場刊。雖然當時無緣欣賞, 但感謝給我場刊的你。讀著裡面的詩文, 忽然滿腹感觸, 特別是Pablo Neruda 這篇作品, 於是想把這首情詩送給自己。


「天地之間, 愛為大。古往今來, 愛是舟。」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396天之後

當初...

以為自己會崩潰會失控會掉進谷底,

以為自己起碼要花上三五七年才能站起來。

我從來都愛哭, 小時候甚至被家人嘲笑,

別人死老豆就應該請你去哭喪。(真是有夠刻薄...)


可是這396天所流的眼淚卻比想像中少。

以為傷心就是哭個夠, 原來最可怕的是看來一切正常,

就像腫瘤一直在體內生長, 表面上卻沒有什麼異樣。

別人都是痛苦萬分需要立即送進急症室, 而我的簡直是慢性病。

有這麼一段時間, 自己做的事荒唐得不敢告訴別人,

就連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也故意隱瞞,情況就和暴食症病人一樣,

不敢告訴別人自己吃了多少, 吃完後又害怕得偷偷扣喉。


可能是責任心作祟,

總覺得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工作或身邊的朋友,

於是盡量不騷擾到朋友, 訴苦一兩次就好了。

工作上更是沒有因為傷心而請過一天假,

傷心不是推掉工作的理由。

正常得, 身邊的人都不覺得我需要什麼安慰。

朋友還誇我理性, 把事情都看得這般透徹。

爸爸有一次更對人說他的女兒是個瀟灑的人。


要說傷心, 的確是很深沉的傷心,

不過傷心歸傷心, 卻是一點仇恨都沒有。

我愛的人對於我毫無一絲怨恨之心大惑不解,

讓我想起他曾經說喜歡我的原因,

是因為我教會了他什麼是愛。

真正的愛是不會和恨意並存的,

況且從來傷害「我」的人就只有自己。

被別人打了一拳, 肉體上的痛苦維持不了多久,

內心的仇恨卻可能持續一輩子。


我並不是一個樂觀得整天嚷著「明天會更好」的人,

過去的不能改寫, 明天的事也無法預測,

打這篇文章的時候, 只因為我感受到當下的平靜。

快樂其實就是平靜、自在的心,

即使偶有風浪都只是捲起海面上的一點浪花,

無法擾亂海底深處的那片寧靜。


一向都不喜歡做什麼大事回顧,

但這陣子忽然在想, 2010年好像不是只有傷心,

還包括和不同的人發展了各種不可思議的關係,

看了超過十本書和好多好多電影,

欣賞了很多精彩的show,

比以前多聽了古典音樂,

並決心開始學習手風琴...

還第一次去了整整十二天的雲南香格里拉之旅。


這些事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

每個人為自己療傷的方法都不一樣,

或者我就是透過別人、透過書本、電影、音樂來處理傷口,

我覺得這樣還真不錯, 總比天天流淚要多一點得著吧。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沒有果陀的2010 原因不明但時間會說明





















為什麼十年前會忽然讀起等待果陀的劇本, 原因不明。
十年後的今天再重讀貝克特的文字, 才開始感受到那種荒謬與空無。

也許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得對,
人被拋到世界來, 便說明了其荒謬性,
人類的存在毫無理由兼且無法說明。
既然存在了, 我們就不停做著各種似乎是必須的事去證明自己存在,
反正也要消磨時間, 就像迪迪和果果(Vladimir and Estragon)一樣。

每一年將要結束時, 大家都會說時間過得真快。
真的有這麼快嗎?
我們身在時間中總是渾然不覺時間正在流逝,
完結時才驚覺時間像手中的細沙一樣溜走了。

第二幕潑佐(Pozzo)盲了幸運(Lucky)啞了,
說明時間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
時間是什麼? 是時鐘滴滴答答? 是三點五十分? 是臉上的皺紋?
快樂的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 痛苦的時刻卻令人受盡煎熬。
我的時間和你的時間是同一個時間嗎。

頭髮變白, 身體變老, 時針轉了九十度, 年份由2010變成2011。
我們看到改變才感受到時間在動。
如果沒有了時鐘, 我們就難以計算分秒的流動,
只能憑藉日出日落去判斷一天已經過去。
如果被困在密室, 我們會失去對時間的感覺,
最後只能看著身體的枯萎去感受時間正在流失。

豐子愷說到「漸」。
人類是依靠「漸」過活的, 如果所有事物在一瞬間完全變換,
沒有了時間在背後漸漸推進, 人生將會更形荒謬。

等待果陀也好, 等待火車也罷,
重點是等待中的時間。
等待不一定是一個靜止的姿態, 也可以是一連串的行動。
或者有所等待, 就不至於空無, 或者。
果陀一日未出現, 都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或者他明天會來, 明天不來, 後天或者會來。
等待, 起碼可以肯定自己的存在。

最令人焦慮的, 是連果陀都沒有,
沒有果陀, 沒有等待,
只剩下空無, 和荒謬。

---------------------------------------------------------------

2011年

我將繼續等待果陀

.